10月20日—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期间,山东大学(威海)师生热切关注会议,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了解会议进展情况。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执政智慧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对建设民主、和谐的法治国家,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聚焦法治体系建设,关注依法治国蓝图
法学院副院长姜世波教授在接受《齐鲁晚报》专访时指出,透过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可以看到,会议对深化国家的法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旗帜鲜明地强调依法治国必须坚定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依法治国道路的根本特征,使中国的依法治国之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下的法治。同时,全会强调加强党的领导绝不意味着党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相反,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成为坚守法治的模范。相信四中全会规划的法治中国蓝图必将为“中国梦”的实现,为中国在世界树立法治国家形象提供坚实基础。人事处副处长栗庆冬指出,法治是成熟的现代国家标志之一,也是依法治国并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完备的法治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保证社会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促进公众更好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特别是在国家治理和行政方面,法治的意义更加重大。作为执政党,怎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绘就“法治中国”的路线图,我们满怀期待。研究生处副处长吴丙新教授表示,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是现代法治的核心诉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强化,一方面能够保证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提高国家政权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将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更安全的环境。而这两个方面的进步和改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制度基础。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顾炜认为,法兴则国兴,法治昌明则国家强盛。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期,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对进一步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法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指出,公报强调了立法、司法、行政三位一体的法治国家建设,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前提,依法行政是关键,公正司法是生命线,强调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表明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涵义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一体两翼”的依法治国方略逐渐明晰,其中,法治国家是主体,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是两翼,不但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也要带头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而且公民社会、自治组织也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厉行法治,任何政党、组织、机构和公民都应当服从法律尤其是宪法的统治,如此才能够建设法治国家。正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指出的法治的两重意义,即良善之法和普遍服从。法学院马莉萍副教授表示,从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至今已有17年,在此期间,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但作为一名法学教师,我更关注法律体系本身还存在漏洞和不协调之处,对社会的公平、正义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和强烈。而此次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正是党心民心所向。图书馆副馆长左锋教授回顾了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指出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依法治国、依法理政的举措逐渐深入。在经济领域也必须通过法治划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倾向,依法保障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法学院2012级法学一班学生王彦文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便形同虚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法治’作为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主题,并专题研究‘依法治国’,不仅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也意味着执政党对于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高度重视。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这都说明了党在思考用制度建设约束自身方面日趋成熟。同时也表明良法必循的法治理念也逐渐内化为法治中国的执政思路。这必然可以深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完善。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级自动化一班学生刘岑表示,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大,市场经济的弊端导致很多社会不良现象出现。此次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主题,充分体现了我国加快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决心和力度。
关心改革举措实施 期待治国理念落实
校团委书记王景瑞指出,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会议主题,表明了党中央持续深化改革、除旧革新、勇闯改革“深水区”的坚强决心。从必要性来看,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经济改革的整体方案,并取得明显成效,而民主与法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制度建设上做出合理安排以保障改革红利的巩固与扩大。四中全会提出绘制法治中国蓝图,向外界释放了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构建新的治理体系的强烈信号。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对全会落实法治国家理念充满期待,可以预见,国家未来的创新与发展必将在更加开放、透明、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全体公民必将沐浴在民主、正义、和谐的阳光下。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冶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此次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主题,是对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延续和落实,如何将 “依法治国”这四个字“落实、落细、落小”,变成每一个中国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原则、具体做法、具体氛围,值得每个人的期待。商学院团总支书记周玉宏对依法治国非常期待,他说,法治不仅仅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它更关系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法治治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依法治国会让社会变成一个有规则的社会,只有身处有规则的社会,我们才能享受最大程度的自由。依法治国会让公平正义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的变化已经让我们感到欣喜,这次四中全会释放出来的依法治国的主题,更让我们感到欢欣鼓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陈超老师认为,此次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体现了国家关心百姓福祉,因为其看似宏大,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己一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希望在此次全会之后,立法部门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食品生产者也能提高守法意识,保障食品的安全。翻译学院2013级日语二班学生董丹梅说,依法治国不仅是一个口号,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每一个公民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一个准则,这样才能落到实处。改革是推动进步的动力,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以来大刀阔斧地进行廉政建设,充分显示了中央依法治国的决心,改革的未来值得我们的期待。文化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二班学生黄斌表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依法治国’,希望通过法律来规范媒介环境和媒体人的行为,保护新闻从业者合法利益,营造出规范的社会舆论环境。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共谋学校创新发展
翻译学院党总支书记迟涛指出,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坚持依法治国,在于以严密的制度体系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平稳运行,更在于以法治的理性精神更好地凝聚人心,规范行为。结合翻译学院合并重组后的发展实际来看,学院的发展在于坚持制度立院,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管人管权管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励全体师生竭才尽智、创造进取,自觉投身到学院发展的实际中,为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校工会主席谷丽霞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核心议题,是对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关乎我国改革全局。中央在确定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又为各级工会推动和参与劳动法律完善提供了重要契机。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形态的多样和劳动者利益诉求的多元,工会维权重心也在与时俱进地调整,工会更注重将维权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校工会将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组织优势,加强民主参与与民主监督,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推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广大教职工的期盼,也是工会工作努力的方向。退(离)休工作办公室主任刘玮表示,自己在从事学校退离休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认真学习了有关老年人的法律法规,有很多收获和启示。有资料显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我校退离休人员也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增幅增加。人口老龄化关乎学校的发展稳定大局,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希望国家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关注老年人养老、空巢老人等问题,进一步维护老年人权益。退(离)休工作办公室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维护学校的发展稳定大局,在全校形成敬老爱老的良好风气,发挥退离休教职工的余热,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李娟教授认为,这是第一次以法治为核心议题的中央全会,也是党的领导理念、领导方法革新的全会。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促进教育工作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全面依法进行,推动和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健康有序进行,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翻译学院辅导员郭彪表示,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不仅仅在于以制度体系约束群体及个人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要将法治的理性精神切实内化于每一个人心中。作为学生工作者,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如何将法治的理性精神贯穿于学生工作的日常过程中,引导学生理性、包容、客观地成长是我们全体学生工作队伍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